what makes a good photograph

沉迷在eBay挑选二手胶卷相机,消耗了我很多时间。 并不意味着,我浪费了时间,我通过eBay学习了不少135相机的品牌型号知识。在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后,我又在instagram关注了很多摄影账号,观察那些摄影大师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有一些微妙的感受,需要记录下来。 如果我继续追逐摄影器材参数,我仍会在原来的路上停滞。商业经济的环境下,竞争相机的技术参数没啥意义。所以我决定不再去买尼康的DSLR产品,或者FUJIFILM的X100F旁轴相机。 我同样决定放弃购买Leica相机。前阵子买Leica的理由均不再成立。包括:1 保值产品。数码产品没有保值可能性。观察Leica Q就可见市场情况。Leica已经如此,更不要提廉价的日产相机品牌。Leica镜头保值或增值可能性较强,但不适合我。理财投资渠道很多,为什么要去追逐我不擅长的投资领域?2 Leica旁轴相机有摄影大师光环加持,出的作品好。回味这个理由真是愚蠢可笑。Leica是很多有钱人的玩具罢了。 现在我再在instagram看到别人晒Leica M6的照片,我就觉得恶心。 所以我决定用回封箱的那台美能达X700,它是我的老朋友,我却忽略了它。 什么是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呢?我想了一个词: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当你观察一张照片,如果它产生在你心里的和它的距离越远,读者越有欣赏它的倾向性。 所以好照片和像素无关。 如何增强这种心理距离呢? 1 胶卷相机,在当代读者的视界里,有先天的心理距离加持。 2 黑白照片,也有很强的心理距离加持。所谓逼格不够黑白凑,很有道理的一句业内调侃。 3 生活里你没注意到的细节,贡献了一些心理距离的加持。 4 小众题材作品,肯定和大多数读者的心理距离较远。读者不熟悉那个题材,读者就会产生较远的心理感知距离,就会倾向认定它是一幅优秀的作品。 不少摄影师,开始专注自己只感兴趣的某个特定题材,然后进行创作。比如拍某个地区的原住民(Tibet),拍某个团体的成员(基督徒),拍某种特定的自然元素(藏羚羊),拍某种特定的社会主题(情色摄影荒木经惟),拍某种特定的文化主题(中国山水朗静山、香港市井主题何藩)。 有些当代摄影师,有意在作品里添加某种“剧情”、“冲突”,让读者耳目一新。我觉得这种方式有点模仿舞台戏剧和电影剧照的意思。他们把摄影创作向戏剧/电影创作靠拢。

拖延症

我自认为不是有拖延症的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个月越发拖延起来。具体表现是,我明知道未来一个月有作业和考试要应付,但是仍然故意浪费时间去做无聊的消遣。 比如,我花了一整天时间,在YouTube不停地播放相机的评测视频。还有在Ebay翻看二手胶片机的帖子,看Leica和FUJIFILM X100F的产品介绍。 我在伦敦上学三个月后,有一些零散的体验记录一下。 混圈子很重要。如果你和不上进玩心重的同学相处,你会受到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感染是潜移默化的,令人讨厌。我在图书馆自修一段时间后,发现学校里有一些熟悉的陌生人面孔。真正努力学习的人,他们有行为上的惯性,很容易和那些假装认真的学生区别开来。 讲逻辑很重要。一个作业,你如何用有条理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你的理解,不是一个容易的事。逻辑有了后,文章读起来就是流畅的,证明了你的思路是连贯的。 沉浸感很重要。图书馆墙上有一张海报:you have to be in it to win it.如何能够浸入其中呢,肯定是要长时间投入进去,不能有零散的中断,否则会打扰思考的连续性。有了沉浸后,一切都变得非常容易。我想,如果用一种更高级形式描述的话,就是要进入心流(mild flow)的状态。 世界是几何。这个感受和我的留学生活无关,是我在消磨大量时间观看摄影大师的作品后,突然有这种感想。外部世界极为复杂,但是内核是简单的,是讲逻辑的,是可以用几何学理解的。懂了几何,在摄影构图上就有爆发力。但是几何的功力远不止摄影表现上,我想建筑也是几何的客观呈现。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