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新闻酸菜馆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可惜,听完本期节目,你并不能一夜暴富。读者普遍接受了“人只能赚自己认知内的钱”这句真理。就像2014年,我们做过比特币的节目,向中文圈听众布道,很费工夫。尤其是这玩意还在不断进化中,持续有新的玩法,你叫应用场景也行,陆续出现。 把一种抽象的东西,用讲人话的方式说清楚,很难。主播能解释清楚,就很好了。听众能听得进去,那更有缘了。极少数人,不仅听明白了,还真相信了,更是凤毛麟角。听进去的人,竟然动手了,已是人中龙凤,马中赤兔。动手的人,竟然坚持下去了,那绝对是万里挑一的奇人,或者傻瓜。可能巨富,或者破产。 在一个正态分布的社会结构里,极聪明的人,和极傻瓜的人,都是少数。 剩下的大多数人,总是半信半疑,走三步退两步,在怀疑与懊恼中,重复一个又一个循环,然后一辈子就过去了。 本期的话题,是一个从去年底开始,逐渐被国内外媒体关注报道的新玩意。摘录一段介绍: NFT英文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翻译成中文就是:非同质化代币,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等特点。简单来说,NFT是区块链上的一个区块,这种去中心化的数字分类账技术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基础。与大多数加密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是可互换的,意味着一枚比特币与另一枚比特币本质上是无法区分的且价值相同的。 但是NFT是不可替代的,这种特点意味着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代表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罕见的William Shatner的头像,甚至是房地产的所有权。 为什么说它特别呢? 因为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存储在区块链上,所以它们无疑是真实的,这一特性对于它们所代表的是数字资产尤为重要。由于数字文件可以被无限地、完美地复制,所以很难拥有(或出售)一张柯克船长罕见的数码照片。NTF令牌通过证明一个数字文件是一个唯一的“原始文件”来解决这个难题。 为什么它成为新闻事件呢? 一群艺术爱好者烧掉了世界著名街头艺术家班克西的作品《傻子》,随后拍卖了该画作的电子版本所有权。由于该电子版本经区块链技术处理后具有独一无二的标识,拥有该不可替代代码(NFT)就相当于拥有了它的所有权。最终该NFT以约合人民币247万元的高价被卖出。这群爱好者在社交媒体上对烧画全程进行了直播,他们还表示,烧画 “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 你相信五个英语单词能卖250万美金吗? 3月6日,据BBC报道,Twitter联合创始人、CEO杰克·多西将自己有史以来第一条推特以NFT形式上市出售,内容仅仅为五个单词——“just setting up my twttr”,出价则高达250万美元(合180万英镑)。在一些人眼中,NFT似乎成为当下最赚钱的渠道之一,任何东西都可以转化为NFT作为艺术品进行售卖。 两位主播尝试使用最大众的语言,解释NFT到底是个啥玩意。 你的目标,不是能听懂。很多概念,比如非对称加密、私钥、钱包、时间戳、电子签名、电子证书、公链,DeFi,远超普通人的认知范围。 你只要能坚持听完不睡着,就已经打败90%的其他人了。主播反复强调的是,币圈收割韭菜的套路,和你炒股炒基金有类似之处,可对自己将来的投资行为,有所借鉴。 强烈建议加入我们的会员俱乐部,每周六晚上架私密节目。无内容审查,聊得过瘾,听得痛快!
436 逃离微信朋友圈的算法收割
公众号:新闻酸菜馆 你好,这一期,想和你聊一下,做回普通人的权利。 缘起呢,是突然意识到,微信朋友圈广告,开始收割孩子们了。 早些时候,我的朋友圈广告,主要是职场打工人怎么30天学会python编程啦!如何快速掌握XX技能啦!不要1999,不要899,只要19块9,搞这套收割年轻上班族的在线培训。 又有一段时间,广告推送变成了如何理财啦,新上市的混动轿车啦,特别锁定30岁大叔阶层的广告。 现在,好家伙,我的时间线出现最多的是幼儿教育类广告,学英语啦,学思维啦,更多爸妈选择让孩子去XX啦! 敢情微信后台跟我一路走来,见证了我从20多岁职场小伙走向30+大叔,甚至大数据以为我已经当爹了。 想一想,在家族群里,我的亲戚经常晒娃照片,我也转发过,估计跟他们的算法匹配上了吧。 听说最近一个电视剧《赘婿》里,已经植入了“XX帮”辅导的广告了? 不仅是线上,我回到小区,还没进电梯呢,墙上的广告屏就跟踪我了,展示孩子早教类广告是:XX思维、XX思维、XX学堂、X辅导。 为什么我知道广告屏跟踪我呢? 因为碰巧最近我听了一个业内人士的演讲,现在的广告屏内置了摄像头,可以观察行人是否停留观看、是男是女、停了多久,然后上传数据,进行更精确的广告匹配。 广告主当然更开心。 我们讨论一下,如何逃离算法收割,维护做普通人的权利呢? 碰巧的是,上周,天津有个优秀教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XX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五十年挣的多,你们素质能一样吗?称往届学生家长不是高官就是富商,这届学生都是平民百姓,“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 压倒中年人的,可能不是微信工作群,而是学生家长群。 江苏一家长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虎嗅网发了一篇文章,标题很刺激: 北大精神科医生: 你们用焦虑鸡出来的娃, 最后都送到我这里了 作者徐凯文,是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他说,名校的学生,得了“空心病”。 什么意思呢?他举例一个学生的话: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但是,以后的孩子有必要焦虑吗? 你的父母们,必须靠努力读书改变命运,混到一线城市,拼一个小房子。 年轻人越来越少,爷爷家、爸妈家,都给你留了房子。 社科院报告说: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财富约为36.6万元。好像这日子,如果没有内卷,感觉还行,吃穿确实不愁了。 算法收割一轮又一轮,教育内卷再卷,未来的孩子,迎接他们的是“空心病”? 也许在这场游戏里,找不到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