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为啥沈阳人爱吃鸡架

公众号:酸菜馆播客 深夜听这期节目很危险。 容易饿。 录完节目,我竟有些恍惚。我们天南地北的扯闲篇,看似杂烩,却隐隐有些共性。 现在我想明白了。接下来你将要听到的内容,一半是贫穷中的倔强,一半是特权中的善良。 贫穷中的倔强 苏东坡被贬谪到了惠州,穷困不堪。他给自己的弟弟写信说,“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 说白了就是,一个落魄的知识分子,想搞点荦的。没钱买肉,就跟屠夫讨点羊脊椎,骨头多肉少,就自己弄点花样出来,成了现在的羊蝎子。 丁丁分享说,朋友寄给她好吃的鸡架。啥是鸡架呢?看不上眼的残留物。 上世纪90年代,东北下岗潮。没钱买下酒菜的东北人,找到了最便宜的边角料,竟然把鸡架吃出了地方特色。 类似的故事,我有四川旅行的时候,也听说过。四川人把兔头吃成了地方特产。过往不被体面人待见的边角料,如今是地方美食。 特权中的善良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预言:“未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 几天前,微博用户@是空白a- 成功享受了她的“15分钟”。 简单地说,她带火了几个梗。包括:“privilege”、“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我们在有特权的环境学会了善良”。 大陆网友们感受到了阶层的参差不等。 就像马太效应一样,凡有的,只会让他更多;凡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失去。 拥有资源的人会掌握更多的资源,没有资源的人只会越发沉默。

446 单身年轻人的钱都花到哪了?

加入会员请关注公众号:酸菜馆播客 “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个人是没有权利寻找自己的工作,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 我从医院到文化馆工作时,我的调动文件上盖了十多个大红印章。 我第一天到文化馆上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我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来上班的,我心想这地方来对了。” ——余华:我为何写作 本期节目,主播丁丁和王掌柜借着“倒奶风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近,有太多批判年轻人的观点。比如, 当代年轻人争做各个领域的韭菜王 “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你身边的年轻人,他们比80后、70后更精英利己主义吗?他们还容易被情怀打动吗?年轻人更懒惰了,还是更勤奋了? 如果年轻人是被收割韭菜的群体,那么那些追逐虚拟币炒作的人,是情怀加持,还是纯粹的投机?最近半个月,又一个虚拟币品种,被马斯克带火了,它有个接地气的名字:屎币(shib)。当这群人在嘲笑另一群人的时候,谁是更纯粹的韭菜呢? 节目分享了一本书、历史上的一次营销事件,有助于对主播观点的理解: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参与感》 2015年美国超级碗广告大战,沃尔沃汽车发动了interception战役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