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分辨真熟还是假熟吗?
第371期 被消费主义掏空的年轻人
最近看到几个新词: 中产无产阶级(表面上是过着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其实资产早就被消费掏空的群体) 四大皆空(支付宝、微信钱包、银行卡、钱包都没存款) 人民日报也发文,用一个时尚的词来点评当下的中国年轻消费群体,说他们是“被消费主义掏空的年轻人”。 本期节目,我们就聊一下“消费主义”的话题。 苹果公司的秋季发布会刚结束,iPhone 11手机定价直降千元,显然Tim Cook更新了“产品定价过高”的Bug,不得不向市场低头。 iPhone滞销,帮帮我们! 一部智能手机的定价超过了五千块,大家竟然觉得便宜划算。我是不敢买账。我的第一部苹果手机是iPhone 4S,当初以¥3800价格购于上海,几年跌值到五百块钱没人要。iPhone X上市的时候,我在日本买了现在仍在用的iPhone 7,花费¥3300,用起来没任何毛病。我写文章用的MacBook Pro 2015版,是在上海青浦一个富二代家里买的二手。回想起来,我没买过任何一个最新机型,因为够用就好。另一个原因,知道数码产品不保值啊! 消费者被商家洗脑久了,大多变成了器材党,参数党。 单反要最牛逼的配置,2000万像素?只是入门款啦!佳能尼康索尼富士卖了不知多少台相机,设备放家里积灰的有多少?带出的摄影师有多少? Apple公司每年有Shot on iPhone全球摄影大赛,你知道今年获奖作品是用什么机型拍的吗?iPhone SE、iPhone 6、iPhone 5,老掉牙的旧设备。 男人就要买车,买表。收了钱的汽车媒体编辑不停地告诉你,要比配置,要运动套装,要百米加速最快的,享受手握方向盘,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汽车厂商砸钱拍广告大片,告诉你这才是成功人生的标配。他们决口不提养一台车比养孩子还闹心。 美国知名问答平台Quora有人引用巴菲特的玩笑:买sports car的美国年轻人有两个开心的时刻。一次是买车的时候,一次是终于卖掉车的时候。谢天谢地,它吃掉了你太多积蓄,终于不用再养它了。 穿不完的衣服,剁不完的手,涂不完的口红,刷不完的数码评测,拍视频的数码产品,4K、5K、6K、8K画质,你的设备过时啦!买买买! 暂时没钱?别担心,银行账单分期,每月只还几百块!加杠杆购物,爽不爽? 为什么购物让人快乐? 我的理解是,人有享受快感的需要。我认为快感有两种,一种是即时快感,吃甜食、在线购物、网游、Sex都算。另一种是长效快感,你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比如坚持健身后的完美身材,不出汗不行吧?出众的英语词汇量,不背不行吧? 消费主义的陷阱在于,商业经济试图让公众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只有消费才能带来快乐。消费最大化降低让你获得快感的门槛,你只需要花钱就行! 我认为消费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很快你会陷入失落,后悔,沮丧。 刺激源消失了。 怎么办?接着买! 新一轮刺激让你失忆,从失落中走出来。 商家有很多制造消费主义的手段:限量版、明星款、影视作品植入、时尚类公众号软文洗脑、评测党、参数党。造节运动(双十一、双十二、六一八、圣诞购物季、春节购物季、七夕购物季) 最恶心的,是从价值观层面影响你。消费主义试图绑架社会公众的文化认同,让人们觉得“实物=情感”。 什么是爱情?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快买钻石吧,只要你两个月工资而已,否则你就是不爱她。 操纵全球钻石价格的De Beers集团很开心。 不好意思,我不感动,我很气愤! 这对八旬老人和很多人一样,他们捡破烂为生,他们只是太善良。商业社会价值观告诉他们,什么才是“好的”。他们顺从了。 拾荒老人攒钱容易吗?钻石原料集团进行货源垄断,把一块石头抬到高昂的价格收割消费者,让无数人背负经济负担。他们有什么资格指导我们,什么才是“好的”?我真希望媒体能跟进一下拾荒老人的报道。他们现在怎样了?他们八十多岁了,有医疗保障吗?他们现在还需要为生计奔波拾荒吗? 更可耻的是,品牌对新兴对手的嘴脸:开始他们忽略你,后来他们攻击你,接着他们模仿你。 什么?人造钻石更便宜,纯度更高? De Beers:哼,天然的才是最好的。一段时间后,操!有钱不赚王八蛋。De Beers:我们也开始销售人造钻石啦! 烟草公司:哼,电子烟不是纯爷们抽的。一段时间后,Vaping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不得不感谢Vype\Juul这些电子烟品牌的营销洗脑)。 烟草公司:电子烟毒性低(美国FDA不这么认为),我们也开卖啦! BBA汽车大佬:电动车毛病多不如燃油车。一段时间后:靠!Tesla竟然卖得比我还贵!消费者觉得电动车更酷! 汽车大佬:我们抱团研发电动汽车平台。 我们总有各种办法让你买买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