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向你发泄情绪,那不叫受气包,叫提供情绪价值。 最近的几条新闻,当事人都给网民提供了情绪价值。 五一劳动节连假期间,百度副总裁璩静在抖音上传多段短视频,以“女霸总”身份谈论职场看法,其中大多言论辛辣刻薄,招致网友抵制。 受争议影响,百度股价蒸发9亿美元。 随后,璩静清空了所有视频,并在个人朋友圈就近日个人短视频引发的舆情风波发文道歉。 听说她是被网红参哥忽悠瘸的,咱也不知道真假。 也有传闻她早就布局好了,4月初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短视频风波只是她离职前再借一次公司的势,把自己炒热。 有人评论,原来百度也是个草台班子呀,总裁级人物的水平就这样? 那些人位高权重,光环加持,公众才会觉得厉害。其实凑近了看,都是草台班子。 你以为对方是海归名校毕业,结果熟悉了发现对方英语也是半吊子,在外面混而已。 你以为对方在券商公募基金上班,应该很懂投资,结果发现个人炒股业绩一塌糊涂。 你以为对方是个抖音大V商业大神,结果聊几句发现,光环全是包装出来的,嘴皮功夫一套套的,实战能力如菜鸟。 身边的例子太多了。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吗? 如今的社会环境,时间就是金钱。 咋理解呢,网民的时间一天就24小时,但是提供内容的人太多了,也就是完全陷入到买方市场。买家的地位比卖家高,是网民挑选提供内容的卖家。 一个网民,选择刷B站,还是看微信公众号,还是刷抖音短视频,就是选择怎么消费掉自己的时间。 你占据了用户的时间,就占据了注意力,就拥有了流量。有了流量,啥事就都好办了。 商业社会,最贵的就是流量。 珍惜自己的时间。
592 普通人还有币圈投资机会吗?
2014年3月,新闻酸菜馆做了两期比特币节目,向国内布道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概念。 节目标题叫“比特币: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当时的币价是不到人民币三千块。十年过去了,币圈发生了太多故事。 有太多人真的一夜暴富,也有很多人一夜爆仓。中国大陆再也没有主流媒体说比特币是旁氏骗局了。 新事物诞生,总是面对各种质疑不解。没关系,很正常。听众也别懊恼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敢下手买几个,囤着不动,现在也是大几百万的财富了。这场伟大的社会实验成功了吗? 我觉得目前并没有。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他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论坛帖子和比特币白皮书来传达他的观点。中本聪嘲讽的各国央行继续印钞票,个人跨境汇款依然依赖各种银行通道的费用剥削,政府不断地救市。可是比特币已经远离它的“去中心化”理念,全球算力集中度很高。比特币筹码越来越集中在财团、国际资本大佬的手里。一次比特币转账的手续费非常昂贵,甚至比传统银行还要贵。与当初的愿景相差甚远。 诞生初期,有人在加密论坛问中本聪,你预测比特币的价格未来会怎样?中本聪说,它要么一文不值,要么变得很贵。2024年,它变得越来越贵。早期,美国有人用一万个比特币,换来一份披萨。今天,一个比特币的价格就超过人民币50万块钱。那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贵的一个披萨了吧。 以下是一些被广泛引用的中本聪言论:我一直在研究一种新的电子现金系统,这是一个完全的点对点系统,不需要可信任的第三方。政府擅长切断像Napster这样中心控制网络的头部,但像Gnutella和Tor这样的纯点对点网络似乎能够维持自己的运作。拥有一些比特币以防万一它被广泛接受或许是有意义的。如果足够多的人有相同的想法,那就会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提出了一个不依赖于信任的电子交易系统。 我最喜欢的是这句:“If you don’t believe it or don’t get it, I don’t have th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 sorry.”如果你不相信或不理解它,我没有时间去尝试说服你,抱歉。 人生苦短,大家各行其是。你认为哪个池塘里有鱼,你就去哪里。像中本聪一样,别和他人争辩。普通人还有币圈投资的机会吗?有也没有。看你真正相信的是什么,能否跨过认知的门槛。这个圈子信息差很严重,且听本期节目,让主播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