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大数据,结合参加SEMPO互联网营销峰会的一点感想。
先说说咱们经常用到的云同步功能。如今不仅是手机电脑有云同步,就连家里的智能电视也嚷嚷地玩云同步。云同步有哪些好处?对底层消费者来说,云同步让他能够在不同的设备间同步自己的个人资料,方便日常使用。比如,我就习惯在Mac和iPhone开启iCloud同步选项,我在iPhone上写的笔记,在办公室电脑上打开icloud.com就能查看修改。我的所有联系人也能及时在Mac和手机上同步更新。
但是,云同步是互联网广告主非常乐意大家使用的功能,因为你解决了他们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Google都努力研究一个问题,如何能跟踪同一个用户在不同设备上的访问习惯?
多设备追踪
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是一个广告主,我在统计后台看到两条访问记录:A用手机访问了我的网站,查看新款洗面奶,但没有注册会员,也没有购买。几小时后,B通过PC端直接访问了我的天猫官方旗舰店,选购了一盒洗面奶。说明我花钱做的电视广告有效果了吗?用在百度SEM推广的钱获得新用户了吗?答案可能是,A和B是同一个人。
在以前,广告主很难分辨出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哪条广告渠道贡献的。所以广告界有条经典论点:我知道花出去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无用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用户体验图
有了云同步技术,一个网民的行为会非常精确地统计量化出来,因为账号的唯一性确保了访问者身份的唯一性。每条营销渠道对最终购买行为的贡献值也会衡量出来。这一过程叫customer journey map(用户体验经历图)
举例来说,下班后,我在优酷看到大众汽车的广告,点击了解后,我对这款新车有了兴趣。睡觉前,我拿出手机,搜索了汽车型号,浏览了几篇汽车之家网站上关于这款车的评测稿。第二天上班,我直接在百度搜索到了大众官网,找到附近的4S店,然后用办公室电话预约了试驾,完成一次customer journey map。如果我是Chrome浏览器用户,绑定了我的账号同步,Google就会获得非常精准的用户浏览行为报告,然后把数据整合卖给广告主。
你也许会问,云同步未免太小众了吧?应该不是主流的追踪技术!你的猜想没错,从事互联网研究的宋星在SEMPO上海峰会上分享了另外两条思路:
1 跨站Cookie技术
每个人日常上网会有一定的模式化的行为,比如访问特意的几个网站。在这个原理上,浏览器被植入的Cookie有一定的交集,通过跨站第三方Cookie的行为追踪,可以基本锁定某个屏幕背后的人是谁。
2 大数据整合
这是很体现业界良心的作法,但比较缓慢。通过在大数据里比对相似行为的用户,来锁定某个UID。大数据量、时间是实现用户身份确定的两个主要因素。
传媒恶梦
承诺目标受众的覆盖率,但绝不承诺效果,这是媒体跟广告主现行的保证。精确地确定不同渠道的营销效果,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不是一场恶梦?广告主果真知道他投的广告费哪一半浪费掉了吗?
我的看法是未必。
用户体验经历图能追踪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如何追踪纸质的报纸、杂志阅读率和转换率?一个驾车者看到了高速公路旁边的巨幅广告牌,使他对某个品牌产生了什么印象,是否会影响他未来的购买行为?空气里可没有Cookie供你使用。
如果智能汽车流行起来了呢?能够智能记录开车者的行驶路线,匹配户外广告牌数据库了呢?又或者,如果google glass成为每个人的标配,是否可以分析单一消费者观看户外广告的习惯了呢?甚至生成类似网页热点图的户外热点图?
这些问题似乎仍有很长的技术升级之路要走。但毫无疑问的是,传媒媒体力量式微,不得不长期面对移动新媒体在广告营收上的冲击。逐渐流失的用户数更将雪上加霜。
————————-
本文来自“我是王掌柜”,转载请注明出处。联系作者请电邮 wasaiorg (at)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