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见余华的那篇小说,名字竟然叫《我胆小如鼠》,让我有些犹豫。我胆小如鼠,这些年来种到了我的潜意识里,时不时翻出来想一想。这周有一天在餐厅吃饭,一个人,我就突然想起来这件事。
反思自己的生活,就觉得胆小如鼠是件很可笑的事。你想想看,一个常规的成长过程,总有一个符号,让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恐惧。换做是女孩子,恐怕就是她们时常在恶梦里出现的那种东西。青春期以前怕父母,学校生活里怕老师怕考试,毕业工作后怕领导。我有一种感觉,害怕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式的反应。但是,你究竟怕什么呢?
我们假设任何一种害怕的后果,都觉得无所谓啊!怕父母?父母顶多肉体上惩罚你。怕老师?这事稍微复杂点了,你怕的不是老师羞辱你,你怕的是老师当其他同学的面羞辱你。这种心理预期,跟职场上怕领导,也许有共通之处。如果心一横,他们又能把你怎么样呢?顶多辞退你这个员工啊。世界之大,没人在乎你是谁,客从何处来。你和他人在一起,只是鱼群里一尾游鱼,一个过客。
我把这事想通了,但我还是有怕的东西。对未知的恐惧萦绕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我怕命运,怕天地。因为你在明,宿命在暗,就像苦闷的物理学家搞不懂暗物质,你连和命运对话的可能性都没有。所以我会怕,我根本就无法掌控的东西。
怕了之后会怎样呢?你看有钱人,他们怕什么?也是怕命。怕命怎么办呢?戴佛珠,做善事,找一个性价比高的信仰追随?我言语刻薄,但我真觉得,中国人是选择性价比高的信仰去追随的,就像购物一样。
希望我的朋友们,能想的宽一点,活得轻松一点,不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似的生活待人。除了高高在上的星空,真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害怕的。
害怕的还有孤独啊,现在的剩男剩女这么多
想起小时候,班里那些被老师当堂批评的“坏”学生,他们的无所谓态度有时还会被老师继续羞辱,这到底是好是坏?长大后,我们被告知,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言语,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呢?再回看那些小时候的“坏”学生,反而在成年后,他们最先融入这个社会,“混”的比“好”学生好,那至少说明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的被教育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但我没有想到命运那么高的层面。
从我自己来说,以前读书的时候,每次成绩出来。哪怕我知道我自己错在哪里,我觉得我下次一定会进步。可是我还是很怕回家汇报成绩。我更怕的是,当我以为自己的成绩很不错,很优秀的时候,父母觉得这是你应该做到的。我对他们的畏惧从来不来自于肉体,而是精神。
这样的现象当然不仅仅是我一人。学校里,老师对付学生的终极法宝常常是三个字:叫家长。孩子对家长的惧怕也许一开始来源于肉体,但之后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惧怕其实是源于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我做的不够好,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做好;我做不好,这样就能引起他们对我的注意力。这样发展下去,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你别说了,反正他们已经不管我了。
可是我常常见到的一个理由居然是:因为钱。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想过因为钱这个事。可是在我曾经接触不到的那个叛逆的群体之中,居然有很多孩子是为了钱屈服的。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去挣钱,他们贪图在学校里不学无术上课睡觉的安逸生活,他们害怕老师的一句:叫家长,让他下个月的网吧之行全部泡汤。
我同意掌柜的说法:对未知的恐惧萦绕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只是每个人看到的未知太过不同,有些人眼里的未知在另一些人眼里只是小菜一碟。未知其实往往来自于能力不足。不过被辞职看似简单,但许多人也面临着:辞职了我该去哪里?这样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