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观察,挺有意思。 就是经常在我奋力蹬车的时候,我身后常有其他人,慢悠悠的骑车。可是我骑行到路口,碰到前面是红灯,只好原地等待,结果后面的人轻松追上来。 一个路线,我们差不多同时到达骑行终点,没有差别。 忍不住就想起了某位长者的话: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当然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有的人踩准了时代的节奏,比如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了某个行业,做了某个业务,就是比你厉害,取得的成果大。 不服不行。 最近的网络新梗太多,看的眼花缭乱。有个词颇有启发价值,叫“历史的垃圾时间”。 据说来自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米塞斯:“从经济学的逻辑来看,当某段历史正背离经济规律,个人又无力改变,且必然走向失败的阶段,就被定义为历史的垃圾时间”。 其实米塞斯没有说过这个词。更准确的出处,可能是NBA球赛。 当一场比赛双方比分悬殊巨大,剩下的比赛时间不再影响结局的时候,预感胜利的一方就会换下主力,让替补球员上场锻炼。 观众就会认为属于“垃圾时间”,没啥精彩看点了。 处于历史的垃圾时间,似乎个体的努力无关紧要。 这个词的流行,大概是与当下的公众体感,产生了共鸣吧。 有的人20年前买房现在躺赢,有的人没踩准入场节奏,股市、房价双杀,压力巨大。 万物皆周期,大势不可违。 我们要埋怨时代辜负了大家,还是依然坚信努力就有回报?
605 高考结束20年,心理学帮我治好了强迫症与焦虑
我出现过两次严重的强迫症焦虑行为。 第一次是2007年参加江苏省高考。我在考试前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如果我不穿袜子进考场,我就能真实地感受到鞋子和地面,它会让我保持更高度的注意力。 事实证明,一点卵用也没有。而且高考是在夏天,闷热难受。 第一场语文考试,监考老师说,本次考试还有10分钟结束的时候,我还没有动笔写高考作文。 印象太深刻了,那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是以“怀想天空”为主题。我后面才知道,因为那年的W总理在高校考察,说了一番仰望星空的话。 我在听到10分钟结束考试的瞬间懵掉,肾上腺素激增,在不到10分钟时间写完了高考作文。 双手紧张发抖,愤笔疾书,仍然只写了600字左右。 考场收卷时,我盯着大面积的作文答题纸空白,在想我的人生接下来会是哪种可能。 在很多亚洲国家,高考是人生重大考验。生活在中国、韩国的学生深有体会。 高考给亚洲学生带来了终生的PTSD,多少人成年后仍然做着关于考场的噩梦。 梦到走错了考场,梦到没带考试用品,梦到铃声响起,自己没写完答卷,诸如此类。 我在绝望之中,告诉自己,稳住,你能赢,不要让第一场考试影响后面的心情。 18岁那年,我坚信自己绝不认输。 第二次是在英国留学的期末考试季,那年我已30岁,仍然被考试所折磨。我所就读的商学院,每门课英文考试时长是3小时,我再次双手写得发抖。 无法控制的颤抖。 我想了很多可能的后果:如果考不好怎么办?回国后再返英,又要准备签证手续,机票住宿生活费用,一堆麻烦事。 我厌恶对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下,我再次心生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我每次进校园闸机口,进出只走一号闸机,我就能保持稳定、专注、最好的状态。 于是那段时间,我强迫症地,只走一号闸机。如果哪次走错了,我会退出再走一次。 后面我接触到了心理咨询,我才意识到,原来以前发生的个人行为,都是强迫症的表现。都是因为过度的紧张焦虑产生的。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我们深受原生家庭父亲、母亲的影响,而不自我察觉 我们深受学校跟老师、同学关系的影响,而认为自己天生性格就是目前这样,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认为自己是天生的i人、e人,或者假装e人的i人。 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接受心理咨询,与阅读心理专业书籍后,我发现心理学有个命题叫,成年人重新养育一次自己。 是的,你在成年后,离开了原生家庭,摆脱了学校后,你要重新养育一次自己,探索人格形成的底层原因,你才能重塑人格。 我们人生过往发生的事件,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它们不会凭空消失,只会暂时隐藏,如果不鼓起勇气面对,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处理掉,你的心理创伤终究会像少年时那枚子弹,某一天再次击中自己。 过去我追求人生一定要有最优解,凡事都追求最优解。 这导致我太累了,周围的人也太累了,那种焦虑紧绷情绪会传染给他人。负面影响亲密关系,影响自我提升。 现在我不再紧绷着自己,我不再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我会时不时犒劳自己,吃顿好的,给自己买个礼物,甚至接受失败,接受不完美。 一个人只有在更健康地心理状态下,才能享受自己的生活。 是心理治疗让我走出阴影,探索自我的无限可能,人格重塑。 与原生家庭和解,与青春期的各种应激创伤和解,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