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舌尖上的剩宴

饮食男女,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古朴的谚语包裹着中华民族有关“吃”的理解。

一场由主流媒体发起的“光盘”行动频频进入网民的视野。所谓的“光盘行动”是指吃光自己盘子里的菜饭,坚持不决剩饭。其实,国家每年都有节粮宣传周活动,一粒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家训是儿时记忆里不断回闪的真知灼言。

那么,为什么在2013年伊始,节约粮食成了宣传的第一战?

我们想从三个维度去探讨有关粮食的问题。

首先是几千以来的美食文化,造就了各异的佳肴名吃,这其中有着对自然规律的崇敬,也有历史发展留下的深刻烙印。

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多劳多得,是最简单的因果关系;同样是面粉食材,祖国南北的老百姓能发明五花八门的吃法。窝窝头,面条,馒头,炸丸子,千层饼,勤于体力活动的祖先也擅长智慧的创造,为后人留下舌尖上的盛宴

其次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饭桌是谈天说地的场所,是做生意的好舞台,是感情流通的不二之选。饮食是一种仪式,是农耕宗族关系纽带的物质化表现;在西方,饭桌是个人自由主义的课堂。每人一套餐具,一把公勺放在当中,各取所需,各趋所喜,个体之间的距离是衡量的,无论是在心理上亦或是身体上。

最后,光盘行动对象究竟是谁?

是普通人吗?南北请客习俗不同,北京爷们喜欢争着请客,上海朋友聚会习惯注重AA制,餐桌上的浪费更多地发生在公共场所,而非家庭中。难道说这种习俗可以凭一阵子意识宣传就改变吗?

如果饭碗里的食物不是自取,吃多吃少都变得勉强,那么把食物吃得一粒不剩,本身就是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我们看到,公款吃喝行为变得更为隐秘。单位食堂改造后比五星级酒店还奢华,这是媒体已然报道过的新闻。发起“光盘计划”,仿佛是官方“接地气”的一种走秀。

甚至换一种角度来说,烟酒产品压根不是生活必需品。中国的白酒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并且茅台国窖公司是上市品牌,你知道把珍贵的粮食转化成酒精,经过了多少层浪费?和酒类产业相比,“光盘行动”又能节约几斤粮食呢?

酸菜鱼们,你们怎么看?

(文/我是王掌柜

新浪微博:@新闻酸菜馆

如您喜欢我们的节目,请考虑捐赠,以支持电台的发展。谢谢有你。

捐赠地址:王掌柜(链接)、丁丁(链接

2 thoughts on “第64期:舌尖上的剩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