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号,我代表“新闻酸菜馆”参加北京WeMedia自媒体联盟内部年会,地点在北京市密云县。选这个地方挺有趣,三表在他的年会开场脱口秀里介绍,密云是当年陈胜吴广被发配的地方,象征意味不言而喻。
到场的一百多号自媒体人,阵营可谓强大,小伙伴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激昂的自信与按捺不住的倾吐欲。
青龙老贼给自媒体联盟成员的感觉是,有门路,有内部消息。在大巴上,他就爆料说,微信服务号很快将做调整,每月将可推送4条消息,果然三天后,微信团队正式消息就公布了。
WeMedia分享了一点成员内部数据,应该说比较客观有说服力。你知道国内前一百名的微信大号效果如何吗?
平均订阅用户数3万左右,平均消息打开率在17.34%,回复率9.28%。微信用户的回复态度不是很积极,同时,由于每个微信用户关注的订阅号非常多,平均消息打开率就比较低了,这跟你生产内容的质量关系不大。有朋友圈消息说,罗辑思维这种大号的用户数据也差不多水平。
三表俨然以艺人身份自居了,在与WeMedia达成投资合作后,三表正式创业,目前他的工作室还在招创业小伙伴,具体你可关注他的微信。
整个上午的会下来,有几点感受:
1 联盟整体仍然把“新媒体”的认识局限在“微信”这个平台
成员分享的内容也没有见到太多新渠道的探索。
不过,有成员是比较清醒的,比如“理财巴士”,他的思路很明晰,优酷视频、喜马拉雅声音渠道、微信渠道都有覆盖,并且他是一个人的团队,精力绝对是旺盛派的有志青年才俊。
新闻酸菜馆的思路跟理财巴士相似,三年多来,我们一直是争取最多的平台支持,不局限于某个热门平台。我个人觉得,微信仍然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产物,规则在变化,趋势也不明朗。我甚至觉得,微信是媒介大规模进化历程的过渡产品,我对微信的态度没那么狂热。
2 自媒体微信号内容同质化非常严重
这是显而易见的。活跃在微信圈的那些大号,多数是互联网从业人员,或是IT记者,或是创业团队,或是互联网某个领域的所谓专家,电商前辈。所以你看到,IT评论类的订阅号非常之多。
猛小蛇大叔维护的“狗日报”,专注宠物狗话题,目前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商业化模式,苏苏下午茶订阅号,是专注给IT圈的单身男女相亲的账号,活跃度也非常高。还有专注钓鱼的一个订阅号,负责人是某大学老师,这些都是比较垂直型的账号。
相比之下,我不看好诸多的互联网点评类订阅号,很可能面临洗牌,个人玩票的会逐渐被淘汰,剩下某几号互联网资讯类大号。
“新闻酸菜馆”用户比较大众化,介绍18-35岁的在校生和白领阶层,如何具体细分,有待研究调整。
3 渠道效果低于预期
同样来自上海的某个IT订阅号,他的内容是与“今日头条”、“搜狐客户端”合作的,你猜每天内容阅读率有多少?“今日头条”和搜狐新闻客户端算是大渠道吧?平均一篇文章才几百个用户打开阅读。
这一现象反映了,用户的选择空间太多,平摊下来的关注度就不够了,对渠道的态度要清醒。
“新闻酸菜馆”虽然在iTunes Store和喜马拉雅、爱听FM、凤凰FM、搜狐微听等十余个平台都有上架,但实际上我们在自建渠道,我们自身就是一个优秀的媒体平台,其他只是辅助。不管新媒体浪潮如何变化,我们始终是灵活调整的。
4 微视不可小视
我所说的微视,不单是指腾讯的“微视”,而是微型视频,时间不长,几分钟内就够,满足用户快速消费的习惯。
黑马良驹强烈推荐自制微视频,他的团队已在微视自建频道,专注讲解互联网营销思维经验。这一点提醒了我,视频是相当有前景的媒体形式,自制视频不在乎制作上有多精良,画质多抢眼,关键还是有价值的内容生产。
“新闻酸菜馆”已有成熟的视频生产团队,只是还没有投入合作,但在2014年将做出适当的尝试。
5 商业模式艰难探索
此次内部会议,我的感受是,少数精英前辈将会被甲方包养,少数会靠公关公司广告投放维持,少数垂直型公众号与品牌深度合作,达到产品销售分利。“房地产广告精选”、“狗日报”是不错的成功案例。汽车、房地产、旅游、互联网是热门垂直创业领域,机会多。剩下的大多数仍会继续走自娱自乐的路线,因为他们有本职工作养着,业余搞订阅号。
“深悦会”靠卖微信原创内容吸引会员付费,我咨询了下,他管理会员的方式比较原始简单,就是在电脑建立文件夹,写好会员过期时间,纯人工维护会员数据库。但他的用户数、团队机制非常可观成熟,与广告主的议价能力非常强势,基本不砍价的。
“太阳照样升起”也是搞这种靠微信文字内容卖会员的模式,能走多远,能有多大收益,比较难说,有待观察。